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蓝 诗 语

小学语文老师 一片纯粹的空间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开发课程,改变教室的尺度  

2009-11-06 23:31:41|  分类: 学习心得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

——听《我的班,我的教室》专题报告有感 

我是一位乡村教师,有着乡村教师特有的朴实与勤勉,兢兢业业地扮演着“教书匠”的角色。今天,王领琴科长带着她的主题报告《我的班,我的教室》走进了我们的校园,我更加明白了,除了当“教书匠”我还可以成为“研究者”,除了“埋头苦干”,我也可以“抬头巧干”。

报告中,王领琴科长深入浅出地结合《第56号教室的奇迹》书中雷夫老师的教学分别从人文课程、文学课程、数学课程、艺术体育课程、自然史地课程,经济学课程,旅行课程等六方面进行了解读。除了雷夫老师的创新的教育方法,报告中王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:“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和建构者,教师要确立正确的课程观,应不遗余力的成为课程的开发者与实践者。”

雷夫老师是一位具有创新思维的老师,他自己确定了自己班上的一天的课程:当其他教室还没开门时,他们班上的数学小组已经在“学会解决问题”的方法;当其他班级已经下课了,雷夫老师正在排练他们班的“莎士比亚课程”;当他发现他们班的孩子非常喜欢音乐时,他不惜利用课余时间进入最好的音乐学校学习,使孩子们拥有了最好的科学启蒙教育和艺术教育;孩子们有“最喜欢的历史作业”,有五项“独特的美术作业”……雷夫老师班上的学生是幸福的,他们的生活多姿多彩,他们热爱学习、热爱生活,而这全都源于雷夫老师对课程的开发,真正让课程适合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。

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,我们又该怎样面对我们所任教的学科,怎样面对的我们的学生,又该怎样成为成功的课程开发呢?

我想,首先我们要学习好《语文课程标准》中的课程理念。正所谓:“方向错了,就什么都不对了。”《课程标准》和教科书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课程资源,因此,认真研读《课程标准》和教科书,科学、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是开发好课程的首要任务。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科的内涵:“面向全体,丰富语言积累,培养语感,发展思维,重视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”。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,注重学生的听、说、读、写能力的培养,教学目标从“三个维度”进行制定,有了这些关键词,我们的语文课一定会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。

其次,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,进行“因材施教”。陶行知说过:“事怎么做,就怎么教。”对于这句话,我的理解是学生喜欢怎样学,我们就怎样教。从去年开始,教育局提出了“学程导航”的教学模式,“学程导航”就是根据学习的课程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规律,指导并引导学生高效地获得相关知识和能力的范式。确实,学生是学习的、课堂的主人。我们必须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、学习的主体,以及作为主体的能动性、主动性、选择性、感情、兴趣、态度等,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课程,并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、相结合。我想,只有这样的课才是让孩子喜欢的课,才是有灵气的课。

再者,我们教师要具有课程资源意识、课程资源开发意识,养成开发课程的习惯。马尔库赛说过:思想不能改变现实,但思想可以改变人,而人是可以改变现实的。教师备课时要打破原来的“照本宣科”观念,准确地把握知识并进行适度的挖掘,贴切地联系实际,优化教学内容,备课时积极思考,查询资料,开发好教学资源,从“一滴水”想到“整条河流”,从“一粒沙”看到“整片沙漠”,从“一朵绽放的花朵”想到“整个春天的鸟语花香”……平时的语文课上,我们应该让大量的成语、诗句、美文甚至歌曲、图画走进课堂,凸显“大语文”的观念。让孩子所学的知识以“知识团”的结构出现,让孩子视野更开阔,学得更好,记得更牢。

“是什么东西决定了教室的尺度——教师,尤其是小学教师。他的面貌,决定了教室的内容;他的气度,决定了教室的容量。”我坚信,只要把握住语文课的基本理念,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,不断的去思考、去实践开发课程,我们也可以向雷夫老师一样享受教育的成功,我们的教室也可以成为“56号教室”,我们的孩子也可以成为“热爱学习的天使”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38)| 评论(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