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蓝 诗 语

小学语文老师 一片纯粹的空间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引用 教师的智慧源于追求  

2010-05-10 21:17:22|  分类: 名家指引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本文转载自杨作旺《教师的智慧源于追求》

 

引用

杨作旺教师的智慧源于追求

教师教育智慧源于追求 - 杨作旺 - 杨作旺的博客

 认真思索“智慧”二字时,感觉有点尴尬。在学生清亮的眼眸里,老师总是美好的,老师不仅教给知识,也是智慧的象征;然而,扪心自问时,又多了几分胆怯,毕竟,要真正无愧于学生眼中的那个“智慧”老师,何其容易!教师需要智慧,教师也应该充满智慧,那么,教师的智慧从哪里来?

教师的智慧是“学”出来的。

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注定成为教师,也没有人与生俱来就拥有教育的智慧。教师的智慧是学出来的。就像学生初学作文一样,虽不得写作要领,却能照葫芦画瓢,写得有板有眼。教学也是如此。向有经验的同行学习。照着她们的样子,搬着她们的“妙招”,又何妨?慢慢地就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得井井有条。回忆自己初为人师的体验,我就对此更加确信不疑。只要嘴勤、腿勤、留心学习,何愁没有智慧?

教师的智慧是“炼”出来的。

教育无小事,细微之处见真章。教师的智慧就是在日积月累的“细微之处”不断地积累、提炼得来的。“炼”的关键不在于时间的长短,而在于“火候”的拿捏。如同炒菜,不管是酸是甜是苦是辣,在最合适的时间里使用最适合食客口味的调料,就能烹制出令人满意的可口佳肴。教育亦是如此。《学记》说“学其可之谓时”,知学生、抓时机、讲方法、多总结,每位教师都是在不辞辛苦地千淘万滤之中,才慢慢地炼出睿智的“真金”。

教师的智慧是“读”出来的。

书籍是最好的学校,也是最好的老师。如果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,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,那么读书就不是压力,而变成了一条充实灵魂、自觉积累精神财富的美妙之旅。“希望你到了你参加教育工作满十年的时候,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。”如果达到这种境界,相信,一个教师的全部教育“技巧”已经登上了某种高峰:折服学生的不再局限于方法、技巧,而是教师本人——一种充满智慧的人格特质!许多特级教师正是用这种人格特质征服了我们,他们用自己的成长事迹告诉我们:教师应先做一个读书人,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是一样的。读书使教师充实,使教师明理,使教师高尚,使教师文明,使教师善辩……读书使教师才华横溢、充满智慧。

教师的智慧是“思”出来的。

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,也就不会有创造。一个不思考或者懒于思考的教师,只能机械地搬运现成的知识和道理来讲授、说教,成为教材的“传声筒”,而这,在年幼的、渴望探索的学生面前,显然是苍白的、枯燥的、乏味的,缺乏足够的吸引力。教师应该成为一名思想者。一名教师如果不断地观察学生、发现学生、研究学生,并寻根究底地思考,就会不断地产生新思想,这些新思想会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,吸引着学生,影响着学生。这些吸引学生、感动学生的新思想不正是教师的智慧的结晶吗?智慧源于思考。学会思考,善于思考,习惯思考,这是教师的必修课,也是教师走向成熟的标志。

教师的智慧是“写”出来的。

写作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。读书、思考、写作,是新教育大力倡导的教学生活方式。在新教育实验中领先于我们而迅速成长起来的老师们,他们写作并不是要为了成为文学家或教育家,只是及时地把自己教学生活中的所思、所想、所感记录下来,而不是 “激动了一下,兴奋了一下,没有付诸笔端,这些‘火花’不久就烟消云散了。”人是一种容易遗忘的动物,对于教师来说,勤于笔耕的好处不必多说。写作理应成为教师生活的一部分,写是一种自我释放,也是自我倾听;是心灵的舒展,也是灵魂的升华。同时,为了写得精彩,就必须读得精彩,做得精彩,想得精彩,这几者相互促进,就变成了一种强大的力量,催生着激情、活力以及教育的智慧。教师在写作中会变得更加深邃。

窦桂梅老师说:教师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审视者,反思者,继承者,但应当永远把自己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颗海星的角色——也许,这是一种理性状态。我想,这样的海星虽然微不足道,却仍然可以在教育的海洋里自由而潇洒地生活,过得充实而快乐,有朝一日浮出海面,其顽强的生命力和鲜亮的色彩仍让人赞叹,这种理性状态本身也是一种智慧吧?说到底,一个教师智慧的根源在于她对心中远大的教育梦想的不懈追求,有追求就会有智慧!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68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